学院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其前身是成立于2006年的艺术系,于2008年成立人文学院,2015年独立为学院,2022年更名为学院。现有在校生两千余名,教学、管理团队1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7人、中级职称30余人、硕士以上学历50余人。目前拥有环境设计系、新媒体与产品设计系、视觉传达系,拥有4个本科专业: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拥有3个专科专业:环境艺术设计、建筑室内设计、影视多媒体技术。
随着全球艺术领域的快速发展及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秉承创新发展的理念,学院将实践教学逐步纳入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计划中,建立符合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学院
2023年5月
前言
巴迪欧在《当代艺术的十五个论题》中写道:“艺术是一个真理过程,而这个真理往往是关于知觉或感性的真理”艺术作品以物理层面的视觉成像来承载起作者与世界的对话的桥梁,构成艺术作品的“血”与“肉”,使创作者无论在精神领域还是现实领域都有无限可能。在未知的世界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又相互依存。万物相安,是谓大同。一件艺术作品成型之前充满着未知与变幻,有着自己的功能属性又紧密相连,一体同心,通过紧密协作,才会使一个作品完整的成为艺术品,而不仅是精彩的局部。
此次学院的毕设创作以“入行·出色”为题,包括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产品设计专业、视觉传达专业五百余人参加此次展览。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既能看到来自环境设计专业的同学对人类家园美好描绘;又能看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同学对艺术与未来科技的无限憧憬;也能看到产品设计专业同学对生活无限的热爱与创造;还能看到视觉传达专业同学对世界充满想象的解读。所有同学将热忱倾注于一,热爱与执着相织,探索与笃定并行。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展览,每一名同学都能对自我有全新的认识,用已知探索未知,在未知中创造无限可能,入形,入情,入神,从而出色!
学院院长:董千
2023年5月
作者:陈莎莎、段良辰、张聊聊
导师:胡文安(教授)、张天宇(助教)
作品介绍:
本次设计是柏社村景观规划改造设计,柏社村地坑窑院建筑历史久远,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但是营造技术落后,通风不畅,采光不良也是窑洞现存最大问题。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地坑窑院的居民们开始了大规模的弃窑填窑活动,传统地坑窑院的人居方式正慢慢消失。本设计将文化旅游与休闲娱乐结合起来,着力保护和发展地坑窑院建筑,在探索建筑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的新模式下,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使三原县柏社村产生新的活力,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使年轻人能够留在村子里发展。
作者:翟楠
导师:杜高潮(副教授)、王灵娟(助教)
作品介绍:
作者:何筱妍
导师:张子儒(副教授)
作品介绍:
作者:张笑凡
导师:张子儒(副教授)
作品介绍:
作者:李超婧
导师:贾荣(副教授)
作品介绍:
作者:任旭欣
导师:贾荣(副教授)
作品介绍:
作者:李天欣
导师:韩璐(讲师)
作品介绍:
作者:林芳彤
导师:韩璐(讲师)
作品介绍:
作者:王利红
导师:樊璟(讲师)、陈磊(助教)
作品介绍:
作者:张广杰
导师:樊璟(讲师)、陈磊(助教)
作品介绍:
作者:邓子艳
导师:张琳(讲师)、王玉砚(助教)
作品介绍:
当前小学教育处于国民教育体系金字塔的底端,属于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起始阶段,在设计过程存在“重效果、轻使用”的问题。因此本方案在校园入口空间、广场空间、运动空间和休闲娱乐空间等校园主要空间设计时注重对景观空间的安全性、互动性、绿化性和意义性、实用性的创意表达,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互动、绿化且富有教育意义的场所,让学生们在美丽的校园环境中学习成长。
作者:温子璇
导师:张琳(讲师)、王玉砚(助教)
作品介绍:
校园室外环境色彩要有丰富的自然环境色,也要有为儿童考虑的人工环境色。室外环境色彩需要根据校园景观设计为儿童创造多变的自然色彩环境以及与整体环境统一并且深受儿童喜爱的色彩。设施设计时既需要作为景观家具或游乐设施使用,又可以成为创造交流的场所。在与之互动时,孩子们用自己的身体感知空间,自由地创造游戏并学习如何与同伴交流。从孩童视角来看,空旷的建筑显得过于庞大而单调,而景观装置则可以在大的建筑空间尺度上连接孩童较小的身体。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开始考虑适合儿童的空间尺寸,并专注于材料的颜色和质感探究。
作者:宋梦婷
导师:闫鹏飞(讲师)
作品介绍:
作者:岳锋锋
导师:闫鹏飞(讲师)
作品介绍:
来源 | 环境设计系
编辑 | 吴楠 乔润泽
校对 | 张军 王茜
审核 | 徐中